狗狗驱药主要杀什么虫?
一般宠物驱虫分为体内和体外两种,这里主要讲体内的驱虫药。 常用的体内驱虫药有阿苯达唑、左旋咪唑等,这些药物主要杀死蛔目的寄生虫,对绦目和吸虫目的寄生虫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见图1);
现在市面上也有专门杀灭绦目寄生虫的驱虫剂,比如灭绦灵、硫氯酚等。 如果主人发现狗吃了不洁的食物后,出现呕吐或者腹泻,并且粪便中带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时,应马上请医生诊断治疗,确定病因后再给狗服药驱虫。 在服用驱虫剂前应详细问明所服药品的名称、规格、成分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等问题,并仔细观察药品的性状,是否与说明书一致,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是否完好后才给予服用。提醒主人注意,由于驱虫时间有一定间隔,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服用,切勿自行用药,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虽然大多数寄生虫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但是只要做好日常的清洁工作,科学喂食,不给寄生虫提供可乘之机,就能大大降低寄生虫病的发病率。
对于已经服用驱虫剂的宠物,应仔细观察其粪便情况,如果发现虫体或被寄生,应立即更换卫生用品,并用适当的清洗剂全面清洗接触部位的皮肤,以保持清洁。
首先说说体外寄生虫,包括蜱虫、壁虱、疥螨、蠕形螨、蚤类、蚊虫、蝇类等。狗狗感染体外寄生虫后可以引起食欲下降、咳嗽、皮肤损伤、体重下降,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所以说定期给狗狗驱杀体外寄生虫是很有必要的,市面上的体外驱虫针剂是可以同时杀死多种体外寄生虫的,按照药物使用说明定期使用就可以。这里需要特别提一下蜱虫,蜱虫被感染后一般会在皮毛密集的地方寄生吸血,如果不小心接触到有蜱虫的寄生虫源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抓下来,用针扎或者烟烫蜱虫也是不科学也危险的行为,建议直接到医院找兽医处理。因为蜱虫未完全死掉前都在吸血,接触人类后会附着在皮肤上,严重时会钻入皮肤引起破伤风、皮肤感染,甚至可能会传播脑炎等神经系统的疾病,危害非常大,一定要谨慎对待。
再说说狗狗的体内寄生虫,包括蛔虫、钩虫、鞭虫、球虫、滴虫、带绦虫和犬复孔绦虫等。蛔虫病对幼犬尤其危害较大,感染后狗狗一般出现消化障碍、呕吐、咳嗽、贫血、生长迟缓等症状,有的甚至可能死亡。所以幼犬一般建议20日龄起每个月驱虫1次,成犬每年驱虫3-4次。常用的主要是注射一次驱虫药,另外还有一周后再口服1次驱虫药的方法。用药后要收集宠物的粪便并做无害化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驱虫药的选择要根据宠物的健康状况和感染情况而定,使用时一定要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进行,不要自行加倍或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