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生病会不会传染?
首先,我们要了解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能够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能够引起人和动物传染病的病原体在个体之间传播,使群体中的易感者得以感染而发病,这种传播方式就是传染病的“传染”。所以,我们常说的传染病指的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群体间传播的疾病。也就是说,只要存在病原体,且具有传播能力,就能传染疾病。 而对于题主所说的细小,犬瘟等疾病则是由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但是对于狂犬病等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则不具备传播途径,不具有传染性;另外有些寄生虫虽然可能具有传播性,但是并不会致病。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寄生虫感染都会患病。 那是不是说,只要是病毒就有传染性呢?当然不是。
1.需要具备合适的传播媒介,才能完成病毒的增殖过程,实现病毒传播。有些病毒必须依靠专门的媒介(如蝙蝠肝炎病毒)才能繁殖,而其他病毒则可以广泛地寄生在其他细胞内,并不需要特定的媒介。
2.病毒的传播还需要宿主细胞的参与,很多病毒性传染病都需要依赖宿主细胞内的酶系统来完成病毒核酸的复制和黄嘌呤氧化酶等的活性来激活蛋白激酶途径,从而诱发广泛的细胞代谢反应,使得病毒不断累积,最终表现为明显的病毒血症,实现了病毒的传播。
3.病毒能否传播,还取决于感染人群或动物的免疫状况。对于同一种病毒感染而言,抵抗力弱的动物较抵抗力强的人更容易发病;而对于人而言,儿童由于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比成年人更易被感染,老人由于免疫力减弱也会更容易被传染。
总之,所谓“病从口入”,当我们在处理狗狗的粪便以及外出游玩时,一定要注意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口腔及呼吸道的健康,这样才有利于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