枙子花有多少种品种?
栀子(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是茜草科栀子属植物,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其花瓣、根和叶都可入药;花朵清香淡雅,花期不短,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是常见的观赏花卉之一。在中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大多用于盆栽或者庭院绿化。目前,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在福建西南部、广东和云南等地。 据传唐朝宰相李德裕在蜀中做官时,喜爱赏花,于庭园栽植栀子花,并亲手莳养。及至暮春三月,当其它花朵凋谢之时,栀子花开正艳,因而颇受赏爱。 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们对栀子的欣赏更有增无减。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记载了“仙醋”的制法:用香糟一小囊浸泡于米醋之中,数日后即可食用,取其酸味怡神。这里所谓的“香糟”可能就是指用酿酒后的酒糟发酵而成,而这种发酸的酒糟正好可以用来浇灌栀子。因此南宋诗人杨万里在《栀子》一诗中提到:“只道花香似酒浓,岂知又有酒如花。”
除了文人喜爱栀子之外,一些有名的画中也经常出现它的身影。如明朝蒋嵩所绘的《花果杂卉图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就有两帧绘的是栀子花,其花期正好跨越了春季与夏季,颇具“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雅趣。 时至今日,栀子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花卉植物。不论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不论是花园还是花坛,你总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目前记录的栀子花品种接近于30种,其中在中国有分布的有10种。常见的园艺栽培种有大叶栀子、水栀子以及单瓣的白檀等。
大花栀子
大花栀子是常绿灌木,高1-2米。叶革质,长椭圆,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5-35厘米,宽1.5-10.5厘米。花大,芳香,单生枝顶;萼管卵状、长1.5-2.5厘米,裂片阔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5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渐狭窄伸长成尾状,绿色;花白色,花冠高脚碟状,通常6裂,裂片倒卵形,长3-9厘米,宽1.5-3厘米;雄蕊和花冠裂片同数,着生在冠管上。果卵圆形,长1.5-5厘米,直径1.5-2.5厘米,先端常有宿存花萼。花期5-7月。
圆叶栀子
圆叶栀子植株较大,稍呈开展状,小枝较粗。叶纸质,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2--4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圆或钝圆,基部楔形,渐狭成极短的叶柄,侧脉通常3对,不明显,边缘反卷。花单生枝顶,大形,有芳香;萼管极短,裂片线状倒披针形,长3-5厘米,宽2.5-5毫米,先端渐狭成尾状,绿色;花冠白色,高脚碟状,通常6裂,裂片倒卵形,长3-5厘米,宽2-2.5厘米;雄蕊同数,着生在花冠管上,长约为裂片之半;花柱长3-4厘米。果卵球形,长2-3厘米,直径1.5-2厘米。花期10--12月,果期翌年2--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