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数量跟品种如何配?

曲峰林曲峰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我是不建议用所谓“改良品种”的锦鲤鱼苗进行繁殖的! 如果从保持种质纯度和遗传稳定性角度考虑,应该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用野生原生鱼做父本、母本杂交培育出了现在的锦鲤;

二是用国外原种的亲本通过自交纯合培育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日本锦鲤。 但这两种方法现在都已经行不通了。 用中国原来的野生红鲤鱼做父本,引进日本的雌鱼做母本,确实有可能杂交出新的花色和体型,但我们现在的锦鲤品种已经足够多了,完全没有必要再回退到那个原始的阶段去做这种没有多大意义的事情。

而用日本原种亲本通过自交的方式得到纯合品系,固然可以确保品种的纯净性,但这种纯合品系一般来说都具有生长缓慢、抗病能力弱的特点,很容易死亡,不可能用于生产。 因此现在的锦鲤品种都是经过多年人工选育得到的杂种后代,也就是上述两种途径的中间产物,既保留了父本的体色,又继承了母本的良好形态。

其次,要说明的是关于“观赏鱼繁殖业应该向育种行业迈进”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倒过来——观赏鱼的育种应该是以观赏鱼为直接目的,而不能为了育种而育种。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观赏鱼缸的空间限制、饲料营养的限制和人类繁育技术上的限制(人类干预过大容易使鱼类产生近亲繁殖退化现象),决定了观赏鱼在个体数量上不可能像驯化畜牧业那样可以实现大规模繁殖。

我们在强调观赏鱼育种的重要性、积极研发新品种的同时,更需要注重对现有品种的培养和改进,注意提高每个品种的养殖产量,提高其经济价值,这样才能真正把观赏鱼的育种推向前进。 最后,关于你的问题“是数量决定品种还是品种决定数量?” 我认为是相互影响的。 在自然选择中,往往是由于某一物种的个体数量较少而导致其无法继续繁殖,从而逐渐被淘汰,而被淘汰的个体往往又会由于其自身的劣势而被阻止进入另一物种,因此在生物进化论中个体数量少这个因素是被动的,是被个体本身所局限的。 而观赏鱼作为一个高度依赖人类价值的物种,正是由于人类的参与才使得原本处于自然选择过程的物种进化过程得以加速或者延缓,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物种间竞争规律,当然也改变了不同物种内部各个体之间的竞争。

所以,你说呢?

狄云连狄云连优质答主

所谓数量的问题,其实就是饲育密度的问题。简单地说,所用的水容量,与放养的鱼的总长度之比为50:1的情况下,作为观赏饲养来说是合适的。比方说长1米宽0.5米深0.5米(容量250升)的池子,能养5条长15厘米的鱼。如果想要饲养稍多的锦鲤,也可采用60:1的密度,但无论如何都不能超过80:1,不然会影响锦鲤的生长。

那么,用稍大的池子,少养1~2条,让密度低于50:1会更好一些。而且,为了保持良好的水质,也必须配备过滤装置、增氧机等设施。在没有上述设备的池子中饲养锦鲤,其密度必须在30:1以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