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狗的种类是多少?
我们已知的有10万条以上的基因序列,这些基因序列覆盖了我们已知的2953种动物的基因组,而每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遗传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通过比较这些基因序列中的SNP位置,我们可以构建出物种间的遗传树,从而知道各个物种的亲缘关系。 通过分析这些遗传数据,我们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犬科动物的演化似乎发生了倒退!
我们知道,在哺乳纲下的真兽亚纲中,除了兔眼的啮齿目外,其他如灵长目的猴子和人类、犬目的狗和狼、猫目的猫和狮子等,都属于有颌上颚愈合(合腭)的动物。也就是说,这些动物的上颚骨头在发育过程中最终会完全融合,形成坚硬的咬合力。然而,在犬科的遗传树上,我们发现狗的祖先在演化的早期就丢失了这条遗传通路,导致狗的牙齿无法像它的祖先一样闭合。
为了保持充足的血容量和灵活的口腔,狗的颌骨不得不进一步退化,由此造成牙长的缩短,以及咀嚼能力的下降。由于牙齿长度不足,狗的唾液淀粉酶含量要比其近亲豺和狼低得多,因此其对淀粉的消化能力远不及它们的祖先。 狗的祖先在中途还获得了体型的小型化,这或许与犬科动物对磨牙的选用有关。大型食肉动物通常需要咬碎骨头来撕扯食物,这就导致了它们需要强大的磨牙来粉碎骨头。它们的下颚肌肉必须强壮有力,相应的骨骼也必须很坚固。而对于像狗这样以嫩肉为主的中型食肉动物来说,它不需要那么强大的磨牙,因此它的上下颚都可以做得相对小巧一些。
为了适应更精细的食草能力,狗的舌头的韧带也变得更长,这样可以更容易地伸进喉咙深处,勾取食物。 在整个驯养史中,人类的干预使得狗的演化再次发生偏转。当人类开始有意识地对狗进行筛选和繁育时,那些身体结构上有缺陷的狗被自然淘汰掉,而那些身体结构较为接近人的狗则得以留存并繁殖。
我们今天所养的宠物狗,已经失去了许多过去所拥有的实用技能,比如打猎、追踪、撕咬等。它们更加易于管理,性格也更趋与人亲近。但与之相应的是,它们失去了部分作为食肉动物的野性和活力。